崇祯大怒。
由不得他不大怒,这可是关系皇家血脉的事情,真要是让他们做成了,朱家的江山不动声色见就易手了。
“客氏交由浣衣局将之掠杀,家产抄没!”
客氏听闻圣旨,已经瘫软在地,成了半个死人。
可是那浣衣局的老宫人,都是平日里备受客氏虐待凌辱的,哪里饶得过她?
客氏一到浣衣局,就被人拖着头发按到了刚打上来,冰冷刺骨的冰水之中。
客氏挣扎惨叫,却被按在水中,呛咳不止。
好不容易等到被扯上来,却又按翻在地,操杖猛打。
客氏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当场毙命。
老宫人们依然怒气不息,又足足打了半个时辰,才召唤太监交差。
魏忠贤和客氏伏法,崇祯下令,抄没其在家乡的家产。
有人上书,魏忠贤虽死,各地生祠仍在,一并请求拆除,并且要求惩罚请求立生祠的人。
这就是秋后算账了!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官员,凡是请立过生祠的,都惶惶不可终日。
崇祯倒是没有过分,只是惩罚了几个和阉党关系比较亲密的,
他刚刚上位,知道稳定的重要性,不甘不休的,其实是东林党人。
这是大好的机会,排除异己,安插自己人,怎么能够放过?
东厂崇祯安排了自己的人,南北镇抚司锦衣卫也安排了自己的心腹执掌,这两块都掌握在手中。
而东林党人均获重用。
生祠之事居然愈演愈烈,虽然崇祯一再压制,可是已经占据主动的东林党人,坚决不依不饶。
这一天,奏章上达:宁远总兵袁崇焕,平辽总兵毛文龙请立生祠,望陛下严惩。
崇祯拿着奏章,心下迟疑。
袁崇焕可是边关重将,宁远大捷名噪天下;毛文龙扼守东江镇,对后金多有牵制之功——当初天启下过旨意表彰的。
两人被依仗为塞上长城。
所不同的,袁崇焕虽然也请立生祠,却比毛文龙的名声要好很多,看这东林党的架势,不把毛文龙拿下,誓不罢休。
可是这要是就此查办了,似乎不妥。
边关将领,手握兵权不说,兼着守土的职责,比不得那些知府巡抚。
别的不说,单是让谁替换。就是件难事。
崇祯还真的是有心思把兵权握在手中,这将领是最重要的,但是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一动不如一静,免得让后金占了便宜。
可是东林党人要追究袁崇焕等人,也是想换上自己的人,崇祯有些不愿,东林党人手伸得有些长。
袁崇焕本来就不被东林党人所喜,陈舟知道,但是对于这些,陈舟一直没有说话。
这算是一种理所当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对于袁崇焕,他必须要说话,这个不说话是不行的。
“袁崇焕宁远大捷,贼酋努尔哈赤也因他而死,左大人,有些过了吧——这等塞外长城,东林何人当得?”
左光斗点头:“陈大人所言极是,既然如此,这样一个与阉佞有牵连之人,需要人看着,大人既然是监军,何不尽好本职!”
陈舟盯着左光斗,忽然大笑:“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左光斗面色有些尴尬。
陈舟请命,再赴任辽东。
都是明白人,人家也答应了,但是你就远离朝堂远核心吧——这是交换。
袁崇焕的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陈舟心里明白,这是让自己远离朝堂。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东林党看自己不顺眼,还是崇祯的意思了。
不过,这倒是正中下怀。
现在大明内忧外患,虽然说攘外必先安内,可是这内的事情太复杂了。
崇祯有自己的心思,东林党人更是虎视眈眈。
魏忠贤虽然死了,可是阉党党羽还不少。
陈舟本还打算在京城呆上一阵子,还真没有打算做一个权臣。
可是自己没有打算,不意味着别人没有这个想法。
左光斗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崇祯更是如此,陈舟赴任辽东的请求,直接就准了,还加了勇毅侯。
马上封侯——这算是一种安慰了。
有如此这样的机会,崇祯表现出了这种心思,离开也是很不错的。
东林党的那一帮人,已经开始虎视眈眈了,有的奏章里边儿,已经在弹劾陈舟。
虽然没有明说他借顾命大臣之位作威作福,可是也说他年纪轻轻占据高位,显然是嫌他碍事。
不过这个兵部尚书,陈舟并没有打算撒手,只要崇祯不说话,能多做一天就是一天。
在辽东没有什么职位比这个更好用了,高第已经告老还乡,蓟辽总督也是由陈舟兼任。
勇毅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爵官职齐全。
而陈舟之所以急着回到辽东,是因为朝中大势已定,辽东却正要陷入混乱。
而这都是因为这弹劾奏章里的一个人,不是袁崇焕,而是平辽总兵毛文龙。
袁崇焕毛文龙的公案,在整个明史里面,算是最纠缠不清的。
原因就在于毛文龙本就是个很有争议的将官,结果又被更有争议的袁崇焕给杀了。
有人说,毛文龙抗击后金,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说,毛文龙杀良冒功、虚报战绩私通敌寇、兴兵谋叛。
陈舟却是知道,毛文龙的确是抗击过后金的,特别是设立东江军镇屯田。
虽然是帝师袁可立主持,但毛文龙作为军队的主要将领,功不可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