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府门外。
李昱跪在地上,身后则是一众廓州官员。
“皇帝制曰,廓州别驾高文敏,殚精竭虑,行事稳重,特封廓州刺史,掌管州府一应事务,兼吏部侍郎职!”
“晋王李昱自就任廓州刺史以来,平匪患,安民生,定边关,功勋卓著,甚慰朕心,特赐王珠一颗,赏金万钱,封扬州都督,兼户部侍郎职!”
随着魏书玉宣旨完毕,在场的官员无不上前恭贺。
尤其是高文敏,他原本以为自己这一次必死无疑,毕竟先前廓州董杨案牵扯太多,他这别驾一职,还是戴罪办公。
原想着在自贸区上下下功夫,能够减轻一些罪责,没成想还能有担任廓州刺史的一天。
至于那户部侍郎一职,不过是个兼职名头而已,不会让自己做事的。
这一切,高文敏自然知道是李昱的功劳。
“多谢晋王保举,下官这边谢过晋王了!”
将行礼的高文敏搀扶起来,李昱面带笑容道:“无需多礼,自贸区一事你做的不错,理应收到提拔,这不过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就算是没有本王,陛下也不会忽视你的功劳,倒是你,恐怕又要在廓州这地方待上几年了。”
高文敏笑了笑,开口道:“已然是习惯了此地的生活,就算是能够回到长安,恐怕也不会适应。”
“再说,晋王殿下将廓州打造的已经大变模样,日后怕不是人人都想来了。”
话音刚落,在场之人无不放声大笑起来。
“那本王就在长安城等你的好消息了。”
李昱莞尔一笑,同众人寒暄了几句之后,这才和魏书玉折返回到了刺史府内。
刚刚来到书房坐定,李昱才看向魏书玉,好奇道:“这一次怎么是你来宣旨?”
似乎是早就知道李昱有这么一问,魏书玉笑了笑,解释道:“原本是其他人,但是长孙大人求到了我爹那里,他就让亲自跑一趟。”
闻言,李昱眉头一挑,神色间多少有些诧异。
这里面怎么还有自己拿舅舅的事情?
“可是长安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一个是自己的老师,一个是自己的亲舅舅,严格来说都是自己的亲近之人。
这一次做事如此谨慎,还专门派了魏书玉来,想必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而听到李昱这么询问自己,魏书玉便点了点头,开口道:“确实是有一件事情。”
“高句丽派使臣入京了。”
“高句丽?!”李昱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魏书玉,却是没有想到魏书玉来亲自宣旨是因为这个原因。
稍稍一想,李昱便试探着问道:“陛下想要对高句丽动兵?”
魏书玉有些诧异的看向李昱,心中也是掀起一阵波澜。
“殿下怎么知道的?”
果然!
李昱摇头失笑一声,这高句丽都快成了隋唐两代的执念了。
从隋高祖杨坚开始,再到日后的李治,对于这个地方可谓是执念深厚。
近百年的时间,历经四帝才堪堪将其拿下,耗费糜多,最终只是在那地方设置个辽东都护府,可以说是收入和付出极度不对等。
尤其是自己这位亲爹李世民,更是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也受到不少挫折,只能说打的勉勉强强。
只是让李昱想不明白的是,这才贞观初,自己亲爹就动了征伐高句丽的心思,到底是怎么想的?
飘了?
魏书玉看着沉思不语的李昱,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顿了片刻之后,便看着李昱说道:“晋王,我爹和长孙大人他们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劝阻陛下息了这个心思。”
“可是……”
“可是你们发现,我父皇压根就没想着停手是不是?”
魏书玉苦笑一声点了点头,开口道:“长孙大人他们试探着旁敲侧击了一下,但是陛下心思坚定,打算这次高句丽使臣来长安之后,就打算宣战。”
李世民能有如此信心,实在是这两年对外征伐顺利无比的原因。
甚至于用了李昱的办法之后,即便是开战损失也能够降低到最小。
因此李世民觉得自己征讨高句丽也应该是很顺利才对。
而就算是魏书玉不说,李昱都知道,是自己给了亲爹自信。
而长孙无忌等人让魏书玉来找自己,无非是希望自己劝说李世民息了这个心思罢了。
“所以,老师还有我舅舅他们希望我出面劝说父皇?”
魏书玉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以李昱的聪慧,到现在不会想不到这一层。
如今朝堂之上能试过的办法都试了,唯有李昱这里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
毕竟李昱身为皇子,同其他人身份不同,再加上这两年李世民事事都要过问一下李昱的想法,李世民对于李昱的态度,那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
李昱此时莫名成为了整个朝堂的希望还有些不太适应。
无奈的苦笑一声,李昱这才开口说道:“罢了,本王试一试吧。”
来廓州的时候路上还是慢悠悠的,现如今折返回长安,李昱是一刻都不想耽误。
赶路仅仅用了三天,就进了长安境内,远眺一眼都能够看到那长安城的城墙轮廓。
而马车从进了长安城境内之后,一路颠簸终于停了下来,马车的行驶也稳当了不少。
这全都是李昱当年坚持让李世民修路的缘故。
如今的长安城境内,所有的官道都已经被铺设了水泥,并且这个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