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刘辩才注意那人相貌,只见那人面冠如玉,唇若涂丹,清癯俊秀,年纪莫约二十四五岁,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既没有谄媚也没有高傲。
“你是何人?”
“微臣守宫令荀彧。”
刘辩心中一震!
王佐之才荀彧!
曹操幕下首席谋士!曹操最大的HR,一生为曹操表举过无数人才,为曹操敲定“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国策,可以说是曹操崛起的最大功臣!
荀彧实在是太出名,稳稳妥妥是三国时代谋士第一序列,很多人都知道他先投了袁绍,看出袁绍为人不是心中明主,而后投奔了曹操。
最后曹操称公之时,因和曹操关系破裂郁郁而终。
刘辩知道周瑜孙策之美,却没想荀彧也帅成这样。
怪不得史书记载,键盘侠喷子祢衡说过张辽是敲鼓的,成群是养猪的,却说荀彧就是脸长得好,有什么了不起的。
温文尔雅!
这是刘辩看到荀彧的第一印象,仿若温文尔雅四个字就是为他而生。
第二印象就是,这货好帅啊!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刘辩的相貌也都能说一个帅,但是荀彧相貌就像是画中人物,已然能用美来形容了。
那种儒雅的气质便是放在后世,也是妥妥的美男子当红男一的形象。
不但如此,荀彧身上还有一股好闻的淡淡檀香的味道,不绝让人新生好感。
荀令留席,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居然是自己的守宫令!
守宫令乃是九卿少府手下官吏,主官皇帝文墨书籍,偶尔担纲老师角色给皇帝讲经。
而荀彧,现在正是这个职务,直到董卓废帝,荀彧才辞官回到颍川。
“原来是王座之才荀文若!”
刘辩有些惊喜的说道。
“王佐之才不过是世人推捧,实在担不得陛下如此称呼。”荀彧说着,微笑道:“陛下作为大汉天子,应好生研读经史,无需胡思乱想才是。”
“你怎知朕胡思乱想?”刘辩盯着荀彧,量了量手中写着思维导图的绢布,而后道:“你看了这个?你看得懂?”
不可能,思维导图不但是简体字写的,而且一些容易被古人看懂的刘辩还用了拼音,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人看得懂刘辩写的字。
“在陛下所写中,‘门’字出现一共十六次,北出现两次,‘东’虽然形制不同,但是好像和“東”很像,西和‘东’对应,是故‘东’便是東的变体字,陛下乃是在规划皇城门和洛阳共计十六门方位。”荀彧笑道,“微臣擅自推断,陛下写的乃是某种密语。”
刘辩浑身一震,垂下头,眼神有些阴冷,手也伸向袖子里绑在左手小臂上的匕首。
实在不能小看古人智慧,尽管已经用简体和拼音来写,可是荀彧依旧凭借形体相近的字和方位推断出大致内容。
倘若……
刘辩右手微微有些发颤但是坚定的握住了匕首。
“陛下不必紧张,很多时候,其实陛下能从历史中找到心中答案。”
荀彧眼睛瞟了刘辩的手一眼,继续温言笑道:“今长乐宫那位并非骊姬,满朝文武也决不允许再出骊姬,重耳何必外去。”
刘辩再次心中大震,荀彧居然之凭借一些片段信息,就推出了自己想要出逃?!
果然不能小看古人智慧!
刘辩死死盯着荀彧,只见荀彧目光清澈,微笑而坐,依旧让人如沐春风。
刘辩想了想,将绑于小臂上的匕首大大方方拿出来放在案几之上,轻声道:“然重耳所惧者,绝非骊姬一人也。”
“如今朝堂靖平,内无宦官之祸,外无外戚干政,正是陛下中兴汉室之机会,何以如此悲观?”
“……”
屁股决定脑袋,荀彧贤则贤也,但最终还是世家出身,如今袁氏阴死何进,诛黜宦官,整个朝堂话语权再次回到士族手里,不正是历经了桓灵二朝约三十年党锢之祸的士族心中所期盼的么?
荀氏多人身受党锢之乱的迫害,荀彧的叔父荀爽更是被宦官迫害的不得不隐居才保全一命,荀彧父亲才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才保全了荀氏一族不被十常侍迫害,若不是荀彧早有贤明,可能名声就毁了。
所以即便是荀彧这样的大才,也不可能脱出历史和身份的桎梏,没能够想到袁氏本就是野心勃勃之辈,更是没想到董卓胆子如此大,会摘了袁氏的胜利果实。
想必现在的天下大多是士族都在弹冠相庆,准备迎接所谓士族和天子共治天下的盛世场景吧。
眼前如此贤才,但因为立场的问题,刘辩却苦于不能和他吐露心事,若是说他是在防备袁氏和董卓,只怕作为顶级士族出身的荀彧不但不信还会觉得刘辩神经病吧?
而即便现在刘辩不说袁氏之野心,只说董卓未来的董卓,荀彧大概率第一时间就会去把这件事说出去,若是传到袁隗和董卓耳朵里,他刘辩的小命就完蛋了。
“许是前番十常侍之乱之时朕受了惊吓,现在总觉的不安全,要提前预备才是,让荀卿笑话了。”刘辩微笑道。
荀彧笑着轻轻摇了摇头,眼前这天子终究不过十四五岁,经历了如此惊吓,敏感些也是正常的。
虽然不能和荀彧谈心事,但是眼前的毕竟后世闻名的荀令君啊,倘若给荀彧留些好印象,出宫后能和这豫州士族首领荀家的王佐之才打好关系,那对自己争霸天下的事业才是极为重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