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驶入飞云江的时候,宁正便瞧见唐时英。
因此见对方开口,他立时抱拳答道。
“劳大人久等了!”
船队沿江岸停靠,江湖豪杰与卫所士兵如风一般,将已然分辨清楚的海盗与百姓从船上驱赶而下。
没被捆绑的数百姓靠在外侧,而被捆绑结实的上千海盗,则被百姓围在内里。
本来不过百人所处之地,人数瞬间膨胀十数倍,瞬间就将附近江岸站得满满当当。
看着与书中倭寇描述不同的海盗,唐时英疑惑的问道。
“这,他们是倭寇?”
听到自身侧传来的询问,宁正摇了摇头。
“他们是附近海域的海盗,只有那十几个才是倭寇。”
当时听宁正说的恐怖,还以为倭寇少说千人,唐时英见只有十数名倭寇,便疑惑的皱眉道。
“只有十几个?”
伸手指向几艘不断有箱子搬下的船只,宁正出声解释道。
“怎么可能,说了倭寇有近千人,自然不会是假话,只是倭寇岛上防守严密,所以为了确保大家安全,没有选择抓活的罢了。
不过虽然没有抓活的,但我们却将它们的头颅给带了回来,只是可惜还是折损了十数名卫所的兄弟。”
说完想到了什么,又继续说道。
“对了,大人还望你将温州诸县,近年来遭受倭寇与海盗劫掠的情况收集清楚,我们打算将从倭寇和海盗处搜得的钱财,尽数还给受害的百姓。
还有,不知郎中、大夫是否找来了,有不少兄弟都受了小伤,需要他们处理一下。若是有吃的那便更好了,这几天兄弟们着实受累不轻。”
先是冲着宁正深深鞠了一躬,唐时英才认真的答道。
“我替万千受倭寇之害的百姓,谢过在场豪杰的大义了。平阳县的受害情况,早在上月便已查清,至于其余各县,以在下的官阶只能知晓大概,若想详细了解还要找知府大人才能清楚。”
知道官府之事难以插手,宁正便从一旁拿起一摞绑好的册子,将其交给了唐时英。
“那此事便交托与大人了!这册上记录的不光有这些海盗所做之恶,还有关于倭寇的各种情报。海盗之事大人可自行斟酌,而倭寇的情报则需上报朝廷。”
如此厚度的册子,较之来平阳两个多月处理的公务都要多出一些,足以说明宁正等人对此事的重视。
“还请宁先生放心,我不会让大家的苦心白费。”
海盗数量之巨,以县衙的衙役、捕快根本无法看守,
而来人的数量,也不足以将海盗押到温州府城,
最终经过商量,只能将海盗遣回船上,让林龙带回卫所看守。
岸边的众人,随后分成两路。
一路由阎七三带领,将众多装有珠宝钱财的箱子运往九岗山;
而另一路则由唐时英带领,将众多百姓与倭寇带回平阳县城。
虽然基本确定,百姓中没有有问题的人存在,可数量毕竟几倍于唐时英带来的人手,
所有也打算回县城的宁正,便带着岳灵珊、聂小欠,以及一些被他表现折服的江湖豪杰,一同护送众人回城。
路上,感觉这几天颇为快意的卓三卓,问起宁正之后的安排。
“不知宁兄弟后续可有他事?这大明倭寇之患甚是严重,若是有宁兄弟带领,我等兄弟愿追随一同前往。”
后续安排算是排满今年,所以宁正没想过其他针对倭寇的举动。
“额,此行平阳之事结束,我尚有不少私事要处理,故还未考虑往后针对倭寇之举。”
在豪迈之人看来,私事不是什么不能问的事情,因此位于宁正身侧的一个壮汉便对宁正问道。
“看宁兄弟面露难色,想来遇到之事较为麻烦,不知我等兄弟可有能出力的地方?”
要做之事不能说与众人,所以宁正便找了个由头拒绝道。
“实不相瞒,因平阳之事,早先计划已然几经变更,若是再不去处理,恐怕在下与师妹的婚事就要延期。
若是众位朋友有心,可在平阳停留数月,我担心倭寇会对平阳实行报复。
大家今后有用得到宁某的地方,尽管写信与我,若能出力在下定不推辞。”
之前从未多聊闲言,导致众人只知宁正和岳灵珊是华山门徒,却不知两人的其他情况。
比起一般人家,江湖中人因诸多缘由,少有年纪轻轻便成亲者,所以都一脸疑惑的看向宁正。
“诶,宁兄弟这般年纪,便有成亲的打算?”
目光看向前方的俏丽身影,宁正面露笑容。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这种事情说不清也道不明!”
数百人的队伍颇为壮观,还未进城便令守城的士兵紧张万分。
时年遭受倭寇之害,虽然没能强化守城官兵的战斗力,可却将他们的应激反应培养了出来。
着急忙慌的退到城内,手足无措的关闭城门,以最快的速度跑上丈高的城头。
城头守正一边慌忙的整理头盔,一边冲着城下的大部队喊道。
“你们是什么人?知不知道我平阳县有三处卫所守护,识相速速离去!”
穿着一身官服的唐时英,发觉城门关闭,急忙从一众百姓的队伍中来到最前方。
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到守正的话。
顿感对方有失大明官兵的颜面,他便面色沉冷的答道。
“是我平阳县令唐时英,这些都是刚被王千户手下兵卒救回的温州府百姓,速速打开城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