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里念着千万不要出事,脚下的步伐是越来越快。
就在他快要到寝宫之时,文三贵等人也恰好遇到了正站在寝宫门口的赵炳瑞他们,还有一个正在犯困的小宫女,八九岁模样,这应该就是是赵炳瑞的妹妹。
赵炳瑞一脸愁苦,听得脚步声靠近,还紧张了一下,却发现是文三贵他们。
还有晕过去的赵景新,以及被绑得严严实实的赵景润。
“你们为何站在这里,人呢?可有见到?”
赵炳瑞无声苦笑,摇头说道,“恐怕人带不走了。”
“为何?”
却听另一组员低声说道,“小王爷恐怕时日无多,刚才见到了,病情非常严重,面色苍白,气短、呼吸急促,还伴有咳血,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效了。”
就在这是,听到里屋传来一阵剧烈咳嗽。
已近深夜,人最是困顿的时候,尤其是八九岁这样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更是嗜睡。
可那小宫女一下去睡意退去,小跑着回到屋内。
“时日无多是多久?可能受得了舟车劳顿?难道就真的没救了?”文三贵有些不甘心,都到了这里了,怎么就坏事了呢?
“我跟随河畔城内的郎中学过些医术,按现在的情形来看,可能挺不过十日,勉强上路,说不得还没走出大都地界,人就没了。”
“哐当。”
突然听到一声木棍落地的声音,将众人惊醒。
就见一中年太监呆立在那,仿佛丢了魂一般,又过了一会,眼泪止不住地留。
“方中官,是你吗?”赵炳瑞盯着他看了好一会,疑惑地问道。
他的问话,让已经靠近中年太监的几名情报小组组员止住了正准备发动的动作。
赵炳瑞的声音传到中年太监耳朵里,这才让他回过神,抹了一把眼泪,仔细打量起寝宫门前的这伙人来。
当他看到赵炳瑞的时候,不确定地问道,“你……你是赵指挥使?”
两人得以相认,赵炳瑞的眼睛也红了起来。
没想到两人还认识,早知道哪里还需要通过赵景润来想办法混进来,直接找方姓太监就行了。
赵炳瑞介绍大伙相互认识,方姓太监全名方忠,是杨太后的亲信,没想到会被派来照顾赵昰。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忠心之人,杨太后怎么会将赵昰托付给他呢。
再说道赵景润,众人看向他的眼神古怪起来,不明白刚才文三贵为什么要突然将赵景润拿下。
“我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呢,是了,玲姐在呢,你定会来的。”方忠感慨道。
他又说道,“是了,赵景润说的歹人想必就是诸位吧,你们抓紧时间,快些离开,这兔崽子密谋要告发你们,也不知道去了没去。”
听得方忠如此说,黄老五又朝着猛踹了一脚,疼得他眼泪直流,还在拼命摇头,示意自己还没来得及告发。
可谁信呢?
不管他有没有告发自己,文三贵等不了了。
“我们得马上走,不然后果不可估量。”
他看向黄老五,黄老五却没有接话。
对于救不救赵昰,高山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如果不是文天祥等人一再坚持,如果不是恰好贾义在东海打开了局面,如果不是高山希望文三贵帮忙让黄老五等人长长见识,此行将回事文三贵独立完成,也会更加艰难。
文三贵又看向赵炳瑞和方忠,询问他们的意见,是否要将赵昰换走,此时箱子中的替身还在呼呼大睡。
“算了,就让小老儿陪官家走完最后一程吧,官家禁不起折腾了,就不要再受那般苦楚了。”
方忠说出这番话时,内心痛苦万分。
赵炳瑞也没好到哪里去,毕竟曾陪着赵昰一路北上,经历了那许多。
“那这家伙怎么办?也不知道其究竟有没有和蒙元人说起过我会来救人的事。”
赵炳瑞曾从北上的队伍里逃走,虽然他只是和赵景润说过自己仅仅是要就回自家小妹的事,但是就算如此,也是一桩功劳,而且保不住人家会夸大其词,说对自己的本意,是要将赵昰救走。
想必此时蒙元人已经在做准备了,准备来个瓮中捉鳖,将他拿下,好歹也是殿前指挥使的身份。
却见赵景润挣扎着想要说话。
文三贵示意黄老五将嘟嘴的破布取下来。
黄老五将小刀对准其咽喉,说道,“你最好不要乱喊,否则我这一刀捅下去,这血保不准就洒在你兄弟脸上了。”
黄老五用赵景新作为要挟,然后将封口的布条扯下。
也许是堵得太久了,又或许是太过紧张,当布条扯下之后,赵景润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诸位且信我,我真的还没有告发各位,刚才我就是准备悄悄出门,去找巡城兵卒的。”
赵景润平缓呼吸之后,倒豆子般说出一长段话。
见众人还是不信,又说道,“我和我加景新的命都握在诸位手中,怎敢再扯谎。”
为了取信于人,他说道,“我愿用景新起誓,我说的都是真的,还有,你们不是担心我还会高密吗,你们就将我留下,方中官可以看住我,不用给我松绑,你们一会不放心,还可将我的口封住,只是我有一事相求。”
他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文三贵,他看出文三贵才是这一行人的话事人。
“何事?”文三贵问道。
“还请务必先答应我。”
“有屁快放,再啰嗦就不要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