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凌晨击鼓惊长安,世家子弟劝阻尚
两日后凌晨,一通通鼓声传来,整个长安城瞬间惊醒,“怎么回事?”
长安城夜禁的开始和结束,由金吾的传呼改换为击鼓传呼,有些人是知道的,一些地方也贴了告示,但更多人还不知道,或者知道后没在意,或者知道后又忘了。
怎么了?怎么了?
发生什么事了?
是不是有敌人进攻了?
众人纷纷穿衣,打开大门询问起来。左右邻居一问,都不知道。
去坊门口问问去。
“你们怎么都来了?”在坊门口的值班人员问道。坊门此时已经打开了。
“这鼓声怎么回事?”
“这鼓声啊,没跟你们说吗?从今天开始,以后长安城夜禁开始和结束,不再是派人传呼了,而是击鼓传呼,听鼓声了。喏喏,就这鼓声。”值班人员说道。
值班人员正说话的时候,第二通鼓已经敲起。
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事早说啊。得了,回去再睡会儿,天乌黑乌黑的呢。
当然,要上朝的官员,有些正朝坊门口走来,有些刚刚离开了坊,朝皇宫走去。
第一通鼓不仅惊醒了长安城内的民众,也惊醒了皇宫。
“怎么回事?”李世民惊醒道。
“陛下,初一的时候,你曾下旨,自今日开始,夜禁的开始和结束,采用击鼓传呼。”宦官禀报道。
李世民一回想,哦,对,是有这事。看着身侧惊醒的大杨妃,恩,再睡会儿。
李世民搂着美人,听着鼓声,品味了一下,这鼓确实好,比人传呼要清楚多了。
“陛下你这是?”大杨妃见李世民一个翻身,不禁问道。
“朕要击鼓。”
第一通鼓不仅惊醒了皇宫,也惊醒了陆家。
“怎么回事?”雨儿和雪儿惊起问道。
“没事,就是夜禁结束了。以前是金吾传呼,现在是击鼓传呼。别管它,我们继续睡觉。”
“我去外面说一下。”雨儿听到外面的询问声,起身说道。
“多披些衣服,别着凉了。”陆爽提醒道。
早上朝会时,从皇帝到大臣纷纷称赞击鼓传呼的好处。
早餐过后,陆家很多人也在讨论从凌晨持续到早上的鼓声。
作为击鼓传呼的建议者,陆爽自然没心思谈论这个,他在检查自家木匠、铁匠和泥水匠最近几天的作品,看看后院的桌子、椅子、柜子打得怎么样,少了什么,需要改进什么。
“主人,府外有五个少年郎君想要拜见,他们说他们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世家的子弟。”前院婢子小花进来说道。
山东世家的人求见?他们来干嘛?
陆爽到了府第门口,见到五个少年郎君和后面的一群侍从。
“在下就是陆爽,不知众位是?”陆爽拱手问道。
五个少年郎君拱了拱手,然后做了自我介绍。
“鄙人清河崔氏,崔轨。”
“鄙人博陵崔氏,崔维民。”
“鄙人范阳卢氏,卢观之。”
“鄙人荥阳郑氏,郑祜。”
“鄙人太原王氏,王林。”
陆爽一愣,五姓七望一下子来了五家,“诸位郎君还请进府。”
众人到了中堂,陆爽请坐奉茶后,问道:“不知诸位郎君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我们这次来,是来劝阻的。”
“劝阻?劝阻什么?”
“劝阻陆郎莫尚皇家公主。”
陆爽有些惊讶,真是开门见山啦,不过,你们山东世家管得这么宽吗?
要知道,世家并不是只有你们五姓七望的。
从地域上看,有山东、关中、江南和代北等。
山东世家也就是常说的五姓七族或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当然陇西李氏族居地并不在山东,而是在陇西郡。
关中郡姓,以关西六大家族为代表,即:京兆韦氏、京兆杜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
江南的东南吴郡四姓,朱、张、顾、陆为大,陆爽所在的陆家就是吴郡四姓之一。
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首。
还有其他的世家,比如兰陵萧氏。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之”。
当然,吴郡四姓落魄了,代北世家影响力大大下滑了,现在显赫的主要是关陇贵族、关西六姓和山东世家。
“这是为何?”陆爽还是问了一下。
崔轨左右看了下,见到陆家下人都不在,于是说道:“你们陆家乃是名门世家,上追三国东吴——”
“不对,上溯战国。早期我们家族代表人物有陆贾。陆贾公早年追随刘邦打天下,后来又建议刘邦吕后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陆爽纠正道。
崔轨尴尬地笑了笑:“陆郎既然知道你们陆家乃是几百年的世家,为何还要与皇家结亲?李氏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你信吗?”
崔轨说完轻笑。
“我信。”陆爽说道。李家皇族出自哪家,关我尼奥事。你们眼里有尊贵有等级,而我在九年义务教育之下,就厌恶这些。只是个人力微,只有接受现实罢了。
崔轨等人很尴尬,感觉和预期的不一样啊。
“你怎么就信了呢?”
“我为什么不能信呢?你有证据证明李氏皇族不是出自陇西李氏吗?”
崔轨等人很无语。
范阳卢氏卢观之看崔轨这个点上劝不下去,于是出来说道:“陆郎你可是汉人,你想想皇家的血脉里,还有多少汉人血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