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要贴春联。龙天佑夫妇为了考考儿子的学识,特意叫龙飞写春联。
这时,正是大年三十除夕,家家户户除旧岁,换新符,放鞭炮,吃团圆饭。
龙飞想起自己的父母亲,在田间躬耕,还起早摸黑磨制豆腐,奔波劳碌,为的是糊口养家,母亲常说,卖豆腐赚点钱攒起来,日后供自己上学读书。
父母亲恩重如山,该如何报答?
于是,小龙飞拿起毛笔书下一联:
一肩挑日月
双手磨乾坤
这副对联,字迹清秀有力。贴出大门,乡亲无不夸奖。消息传到龙门县诗联学会那里,那位何玄一会长也连忙过来观看。
这副春联不仅平仄相对,而且意义深长,是对父母亲奔波劳碌的敬仰。
何玄一看后,大加夸奖:“奇才!奇才!小小年纪,如此高才,实属不凡也!”
经何玄一一番赞赏,小龙飞的名一下子传遍了全城。
有一天,龙飞和几个小孩到村外豆岗窑玩。这个砖窑的老板平时也听过小龙飞的名字,当他看到龙飞来玩,就说:“龙飞,如果你能为我这砖窑写副对联,我就赏10块钱给你。”
龙飞抬头望着山岗那几个砖窑烟囱,浓烟滚滚,灵感顿至,一挥而就:
卧龙岗地豆气吞五湖波浪
跨大海征东卷起万里风云
砖窑老板一看,双手击节,连声赞好!
龙飞作的这副对联,把砖窑比作卧龙,并引用薛仁贵征东的历史故事,简直把砖窑写活了。
这副对联一传出,连何玄一会长也很感动,给龙飞奖了20元。
有一天晚上,已近一更时分,龙飞还在自己的寝室里吟诵诗文。
忽然间,他听到大厅瓦面上有“窸窸”响声,开始他没在意,以为是老鼠在屋顶走动发出的声音,没有理它。
可是过了半个钟头,响声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不时夹杂“噗噗”的声音。
龙飞竖起耳朵静听了一会儿,终于听清楚了,不是老鼠所为,而是有人爬上了屋梁。
龙飞想:此人必是窃贼无疑。
于是,起来开门想唤人抓贼。
但转念一想:就算这次抓到了贼,难保他以后不再做贼,还是点化教育一下他为好。
龙飞走出寝室,到父母亲的住房拍门叫他们到大厅集中。
这时,已是二更时分,龙天佑夫妇都熟睡了,听到小龙飞的敲门声,被惊醒了,于是急急忙忙赶到厅里问:“阿飞!有什么要紧事?半夜三更叫门出来。”
龙飞仰起头,望着屋梁长叹了一声,说:“我想起了做人处事的准则,以致夜不能眠,因此叫阿爸、阿妈出来,当面赠言,望切记!”
龙小兰听了龙飞的话后,觉得没什么要紧事,松了一口气,忍不住说:“你有什么话可不可以等到明天再讲,何必非要半夜三更叫门让我们出来。”
龙天佑见没什么大事,巴不得早些回房睡觉。
龙飞也不拖延,高声说:“我虽年纪不大,但略知做人处世之道,我爸妈没有什么家产带给我,只希望我以及后代子孙勤奋读书,正经做人,日后好找到一份正当职业,最要紧的是不要做鼠摸狗盗之事,学人做梁上君子,以招致万代受辱。”
在屋梁上蹲着的窃贼心知肚明,他听完龙飞的一番话后,羞愧满面,悄悄地离开了龙飞的家。
回家后,立刻修了一封书信送到龙天佑家,书中写了一首诗:
金石玉言贯耳中,
胜过将我来绑送。
梁上君子不再做,
正经做人应遵从。
不久,这件事被龙飞的家人传了出去,于是,当地人都把专干鼠摸狗盗的人称为“梁上君子”。
……
龙飞对鸡特别酷爱,或许他与生俱来就有其父亲龙天佑的遗传基因。
每到稻谷收割季节,邻里乡亲把收割的稻谷晒在地堂上,有鸡来啄食就用扫把驱赶。
龙飞看见后,就大声叫喊:“小心一点,不要打着鸡!”
有一次,龙飞看见在自家屋檐下家里那只报晓公鸡和一条蜈蚣搏斗。他顾不顾身前去打救那只公鸡,而他自己被蜈蚣咬伤浑身红肿。他不但没停手,还不顾伤痛去救活那只公鸡,这决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龙小兰见状,一时之间不知是喜是悲,她含泪背起了龙飞去大队卫生站。
回到家中,龙小兰望着这个被蜈蚣咬得遍体红肿的儿子,心都要碎了。
龙小兰心想:这个龙飞,十足像他父亲,对鸡特别酷爱。
以前,他父亲辞职回乡痴迷养鸡。缺乏饲料,他父亲竟然拿自家的“养命粮”来养鸡......可如今,这个龙飞,却不顾一切地去保护鸡,吃了这么多的苦,遭了这么大的罪。自己对孩子的照顾又实在很难照顾。孩子年幼,不懂得保护自己,身上常有蚊叮虫咬和磕碰的伤痕,要再这样下去,说不上还要吃多少苦啊。
更令她不解的是,这个龙飞,不吃鸡肉,过年过节劏鸡奉神,把鸡肉做成一道可口美味的菜摆上饭桌,他闻到鸡味就呕吐。
有一次,龙小兰的弟弟龙小伟从山上套着了一只山鸡,煮熟之后自己舍不得吃,专门给外甥送了过来。
那天,鬼知道这个龙飞与伙伴们到哪里疯跑去了,临近中午还没回来。
龙小兰说:“小孩子们玩起来,早把吃饭的事儿忘到脑后了。再说,飞儿从来就不吃鸡肉,不用等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